三国谋将周瑜

楔子

作者:   来源:  
内容摘要:周瑜坐在顺安邸舍的门口,望着近处的一棵大树,目光像是被粘住了。那是一棵将枯的杨树,比周围的树都要高大,枝节很多,一杆枝头上有一个鸟窝,麻雀妈妈正在给几只雏雀喂食。它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仰着脖,张着嘴,一边吃,一边欢快地叫着。麻雀妈妈喂完食,抖了抖翅膀,也爬在窝里睡着了。客栈老板将......

    周瑜坐在顺安邸舍的门口,望着近处的一棵大树,目光像是被粘住了。

    那是一棵将枯的杨树,比周围的树都要高大,枝节很多,一杆枝头上有一个鸟窝,麻雀妈妈正在给几只雏雀喂食。它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仰着脖,张着嘴,一边吃,一边欢快地叫着。麻雀妈妈喂完食,抖了抖翅膀,也爬在窝里睡着了。

    客栈老板将沏好的茶端上来:“周公子在书院里闭门读书,看到小鸟喂食,很稀奇吧。”

    “我不是稀奇,而是领悟出了一个惊人的道理。”

    “什么道理?”老板很胖,堆着笑脸。

    周瑜想说,又咽了回去:“三言两语说了,你也不会明白,还是开好你的店吧。”

    这一年,周瑜14岁,是合肥城内的淮江书院最年少的学生,其才学名满江淮。比他大十几岁的同窗们对他都十分恭敬,甚至连父辈的读书人,都以“学棣”相称,不敢视他为晚生,都称他是“江淮之杰”。

    周家住在庐江郡的舒县,累代为官,其中不乏朝廷重臣,是江淮一带的名门旺族。父辈们喜欢结交宾客,出入都有百余辆的马车相随。

    周瑜的目光离开那鸟窝,看着短街的尽头,喃喃似地说:“商谷怎么还不来?”说完,他又忍不住看那鸟窝。

    他在淮江书院以苦读勤学著称,外面只有一个朋友,就是商谷。

    商谷是合肥城的一个小吏,主管全城客栈的税收,虽然有点小油水,但远不是朝廷命官,一年连太守都见不到,更不被清高而富贵的淮江才子们放在眼里。很多人奇怪,惜时如金的周瑜怎么会和商谷交上朋友。

    周瑜小时候背诵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问时任洛阳县令的父亲周异:“看到远方的朋友来了,为什么会高兴呢?”

    父亲摸着他的小脑袋说:“远方的朋友,很久都没见面了,当然要高兴了。”

    周瑜觉得父亲的解答没错,但他又认为孔圣人这句被广为传颂的名言,其真谛不会这么简单。有一天,任太尉的堂伯父周忠来了,他又问了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完全不同。

    “远方的朋友能带来新的消息。天下很大,而且相互影响。远方发生的事情,对我们很重要。比如扬州发生了水灾,洛阳就会有许多人挨饿。如果你事先知道了这件事,每顿省一点米,或是事先收购,就不会挨饿了。”

    周瑜听了,心里顿时大亮,认定这才是真意所在:伯父能当上太尉,而父亲只是个县令,这是必然的事。

    那时,周瑜才七岁。进了淮江书院,别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他在读书之余,还千方百计想知道远方发生的事情。如何才能知道呢?他想到了途经合肥的各地客商。他们到了合肥城,首先要住客栈。客栈老板和客商打交道最方便。但客栈老板太多,周瑜不可能一一结交,他就想到了主管客栈税收的小吏商谷,和他成了好朋友。

    商人走南闯北,见闻最多,尤其是乱世中的商人,对政治的关心和把握并不亚于政界要人。否则,他们不但会血本无归,连性命都可能保不住。

    就这样,各地的消息传给客商,客商传给客栈老板,客栈老板传给商谷,由商谷传给周瑜。不出书房,便知许多天下事。

    还是那一次,周忠问周瑜:“瑜儿,你说什么最大?”

    周瑜想了想,向上一指:“当然是天最大了。”

    “不对。”

    “是地”

    “不对。瑜儿,你回去好好想吧,我下次再问你。”

    一个月后,周忠又来了。此期间,这个答案折磨得周瑜坐卧不安,都没想出来。比天还大的,是什么东西呢?

    “伯父,我想不出来了,你告诉我答案吧。”周瑜垂头丧气。

    “是人的心。”

    “是人的心?”周瑜一时还理解不了。

    周忠摸着他的后脑勺:“人的心能把天地都包容下。瑜儿,你要记住,你要有这样一颗心。”

    这个答案,周瑜用了好几年,才完全理解,且体会越来越深刻。有了这件事,对于一时不懂的名士高人的言论,周瑜都铭记在心,甚至记在纸上,慢慢领悟,忽然一天,心灵的迷雾消散,阳光普照。

    商谷满头大汗地跑来了,见周瑜竟然没觉察,就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

    “一个鸟窝,到处都有,公子为何看得这么出神。”

    “我看的除了鸟窝,还有那颗树。”

    一颗要枯死的树有什么好看的,莫名其妙,也许是周公子书读得好,能在这树和鸟窝之间看出什么道理。商谷这样想,却没再问下去。

    “我请你办的事,怎么样了?”

    “现在往来的客商越来越少了。一是民乱此起彼伏,土匪到处出没,二是各地农业和手工业正遭受越来越大的破坏,能买卖的东西越来越少。但公子交代的事儿,我就是不睡觉不吃饭也要办好。”商谷将一张写满字的纸交给周瑜,“你想知道的事情都在这上面了。”

    这三年,从淮江书院毕业的学生有67人,其中48人的经历和下落,周瑜在淮江书院打听到了,另外19人是空白。他就请商谷去查。商谷在周瑜的授意下,结识了许多路经合肥城的富商巨贾,请他们帮忙。这些客商来自四面八方,都想在合肥城结交几个可靠的朋友。没过半年,这19个人的下落就查出来了,他们或是在各地讲学,或是在富贵人家当私人老师,或是任某地小吏,或是闲赋在家,做些怡情养性之事;有7人生于官宦之家,得以出任朝廷命官,但都非要职。

    “这段日子,各地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商谷又将一张密密匝匝写满字的纸条递给周瑜,上面记述的消息如下:

    1.益州绵竹民乱再起,为首者马相和赵祗,自称黄巾军,杀刺史欲俭,十余日,即破三郡,乱兵增至数万人。益州从事贾龙率兵讨伐,方息。

    2. 这一年,灵帝出卖官爵,关内侯值五百万钱。

    3. 黄巾军残部郭大等人起兵于河西白波谷,攻太原和河东两郡。

    4. 匈奴屠各部落进入并州,杀刺史张懿。

    5. 长沙人区星起事,议郎孙坚奉诏讨伐,功成,为长沙太守,被封为乌程侯。

    6. 灵帝让钩盾令宋典在南宫里修建玉堂殿,并让掖庭令毕岚铸造四个铜人、再铸四口铜钟,容量为两千斛,又铸造一种名为“天禄”的铜兽及吐水的铜蛤蟆,放在平门外的桥东,水从蛤蟆口中吐出,流入皇宫……

    7. 江夏郡赵慈聚众造反,杀南阳郡太守秦颉。

    8. 济北国发生旱灾,朝廷无粮可派,百姓易子而食,饿死数万人。


上一篇:自 序
下一篇:第一章 少年神童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