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第四章爱美人32.震惊朝野的风流史

作者:杨立平   来源:  
内容摘要:顺治的弟弟死了。有人说,他是上吊死的。可为什么上吊,大概只有私幸过他妻子的顺治才清楚……  草原的金秋,水美羊肥,这是顺治皇帝举行“称狩大典”的最佳时节。正是鹿群繁殖的季节,母鹿怡然自得地吃着野果子和树叶,身子圆滚滚的,毛发油亮亮的。公鹿悄悄地靠了过去,“咕咕......
顺治的弟弟死了。有人说,他是上吊死的。可为什么上吊,大概只有私幸过他妻子的顺治才清楚…… 

  草原的金秋,水美羊肥,这是顺治皇帝举行“称狩大典”的最佳时节。正是鹿群繁殖的季节,母鹿怡然自得地吃着野果子和树叶,身子圆滚滚的,毛发油亮亮的。公鹿悄悄地靠了过去,“咕咕咕……”一阵接一阵地呼唤着母鹿,声音婉转而亲切,仿佛带有一丝请求的意味。母鹿起先不理不睬,但禁不住公鹿一声声亲切的呼唤,便瞪着一双大眼睛悄悄走向了公鹿…… 
  “好,这个机会正好,准备放箭!”草丛中身披鹿皮的福临低声命令着,随即张弓搭箭,准备一显身手。 
  “皇上,手下留情!”同样披着鹿皮的董鄂妃伸手轻轻按住了福临的手。 
  “怎么啦?”福临有些迷惑不解。 
  “您看……它们多么恩爱呀,妾身实在是不忍心……”董鄂妃瞟着福临,脸色通红。 
  “嘻!真拿你没辄!”福临看着爱妃一副娇羞的模样,索性丢下了弓箭,伸手揽住了董鄂妃:“乌云珠,你的心这么善良,这么温柔,朕能与你朝夕相伴真是三生有幸呀?” 
  “这就是缘分吧。”乌云珠笑了,将脸埋在了福临的怀中,悄声说道:“当初妾身入选秀女时,满以为能入宫侍奉皇上,可谁知……嘻,真是好事多磨。” 
  “唉,皇额娘的一句话就让你变成了我的弟媳妇,她这乱点鸳鸯谱,倒差一点让你我抱憾终生了。” 
  “皇上,你看,那一对鹿跑远了!这一次,您又要两手空空了。”乌云珠脸上带着笑朝远处一指,福临无奈地摇着头:“唉,好不容易碰上一对发情的鹿,却又让你给放走了。嘿嘿,这会子朕也要发情了,作为对你的惩罚!”说完,不由分说地将乌云珠按倒在草地上。四处很静,方圆数里不见一个人影儿,只有穿黄马褂的侍卫们和穿红袍的御前太监们在远处悠闲地斗牌吃酒侃大山…… 
  顺治十年八月,顺治帝福临下旨废后,于是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降为静妃,移居别官。顺治十一年六月,顺治帝福临第二次大婚,豪华、隆重的典礼一点儿不亚于第一次大婚,可是新皇后孝惠章皇后的命运似乎并不比她的前任,同为博尔济吉特氏的她的姑妈强到哪里,新入宫的博尔济吉特氏两姊妹仍不过是被福临摆在后妃位置上的牌位罢了,以至于她们至死也无儿半女,这难道不是她们的悲哀吗? 
  少年天子福临天生是个情种,性格又极倔强,他自信能够找到称心如意的佳偶,因而对母后选择的后妃不屑一顾。明摆着,母后要一心一意维系科尔沁蒙古在大清国中的至尊地位,这种带有功利和政治性的婚姻哪里会产生真爱呢?福临表面上对母后恭敬有加,暗中却在与母后较劲儿,他凭什么不能为自己的婚姻做主? 
  清廷旧制,朝中凡有吉凶礼典,在京达官贵人的命妇(即被封有品极的妇人)皆得入朝,此乃命妇吏番人侍之制,可到了顺治十二年秋天,孝庄皇太后突然下令说,因“前代所无”,为“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此后停止命妇人侍后妃之体。太后懿旨说得模棱两可,弄得文武群臣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可是过了新年,皇宫内落成了乾清、坤宁、景仁诸宫,按例应册立嫔妃以充之,孝庄太后却又提议“孔有德之女孔氏(孔四贞)宜立为东宫皇妃”。一前一后不过数月,太后之言竟去之甚远,反差如此之大,令朝臣们更加面面相觑,茫然无措了。罢旧制,立孔氏,如此突然又如此紧迫,难道真如孝庄皇太后所说的那么简单吗?其实,这事只有皇上与太后俩人心里最清楚,而最终,福临心花怒放,喜笑颜开,这一回他终于“打败”了母后,自己做了一回主! 
  那一回中秋家宴之后,孝庄太后因为年轻人吃蟹比赛,自己不觉也多吃了几只,由于螃蟹性凉,所以夜里便觉肠胃不适,病恹恹的一拖就是好几天。 
  孝庄太后昏昏沉沉地醒来,发觉正是阳光普照的正午。“当当当!”百宝架上那座精美的镀金西洋闹钟叮叮当当地敲了十一下,声音很是悦耳。 
  “哟,这一觉睡得可真够长的。”孝庄太后一骨碌想坐起来,这才发觉浑身酸软像散了架似的。 
  “太后,您醒啦?”随着一声轻轻的问候,苏麻喇姑利落地撩起了明黄色的纱帐。“让奴婢给您穿戴吧,太后,您今个的气色好多了。” 
  “人老啦,不中用喽!吃几只螃蟹也会闹病,我年轻的时候有一回只恋着在草原上骑射,没成想被淋成了落汤鸡,浑身冷得发抖,嘴唇乌紫,谁知喝了碗热姜茶,打了个喷嚏便没事儿了,唉,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哪儿的话,太后您一点儿也不显老。您瞅瞅。”苏麻喇姑扶着孝庄太后坐到了梳妆台前,那镜子里的中年妇人虽说神情有些倦怠,可风采依旧。两道细眉弯弯的,一双明亮的眸子稍稍眯缝着,显得慈眉善目的。 
  “说起来,静妃娘娘倒是见老了。许是她心情不好,人日渐的消瘦,一笑起来眼角全是皱纹,倒像是三十来岁的人了。”苏麻喇姑伺弄着孝庄太后的一头黑发,轻轻地梳理着。 
  “唤,这孩子福浅哪。”孝庄太后不觉皱起了眉头。 
  “禀太后,刚才皇后娘娘以及康妃娘娘她们来给您访安,奴才见您还睡着,就把几位娘娘打发走了。”海中天亲手端着冒着热气的铜盆,进来给孝庄太后净面、漱口。 
  “都给你说多少遍了,这事让小乐子他们做就得了,好歹你也是这宫里的总管,也该有些总管的架子呀。” 
  “让他们伺候太后,奴才不放心,他们还得再学一阵子,笨手笨脚的,连个热毛巾把子都不会挤。”海中天说着从手臂上拍下了白毛巾,对周天乐说:“去,把外间炉子上的大铁壶拎来。” 
  “嗻。”周天乐转身刚要出去,一想又站住了:“海爷,您总这样,趁我去拎水壶的时候,三下两下就把手巾折好了,奴才可怎能学会呢?” 
  “嘿,小乐子真有你的,居然当着太后的面说师傅的不是。等着瞧,有你受的。”海中天一乐,朝周天乐瞪着眼睛,逗得孝庄太后也笑了:“海中天,天乐的话没错呀。亏你是个师傅,把手艺遮遮捂捂的,难怪天乐子学不会了。” 
  “得,既是太后的旨意,奴才我就不保守了。你可看清楚喽!”海中天转向周天乐,极麻利地将手巾叠成几折,一只手捏着手巾的两个小角,往中间一指:“就这样,一手拎手巾,一手提着茶壶往中间浇热水,然后这样,将手巾这么一转再一拧,递到太后的手上再打开,保准在十冬腊月的天里,手巾把子还是热气腾腾的。” 
  “这还差不多,谢师傅指点,谢太后懿旨!”周天乐咧嘴一笑,乐得屁颠地出去拎水壶去了。 
  “这几日,皇上在忙些什么?”孝庄太后的发髻已经梳好了,苏麻喇姑给她头发戴了朵粉色的大绢花,人立刻精神了许多。其实,孝庄太后不好直说,为什么福临这几天没来问安?他一向孝顺,又声称以孝治国,这自然是他每日必行的功课,为什么一连几天不见人影儿?是雷震三大殿,火烧五风楼,还是边关吃紧,大乱迭起?都不是,孝庄太后在病中已经隐约觉得福临的举止很是反常,这个表面上恭顺而骨子里却异常固执的皇儿该不会又惹出什么乱子吧? 
  “太后,您风体初愈,就别操那么多的心了。奴婢让人给您送些膳食来。”苏麻喇姑接过了话,朝海中天一使眼色。她的这个小动作怎能逃得过孝庄太后的眼神?孝庄太后的心猛然一沉:天神,福临这孩于真的又捅娄子了! 
  “禀太后,襄亲王求见!您看——” 
  “博穆博果尔?他几时回的京城?他倒比他的哥哥孝顺得多,让他进来说话。” 
  “太后,您还是先吃些东西再——” 
  “不用了,这会儿一点儿胃口也没有,喝杯热奶就成了。你们先下去吧。”孝庄太后打断了苏麻喇姑的话,起身坐到了南面窗下的大炕上。 
  “太后,奴婢斗胆劝您一句,无论您听到了什么事情都要想开着些,可千万不要动怒呀。”苏麻喇姑边说边将一只绣花的大靠垫放到了孝庄太后的背后,这才悄然退下。 
  “她,这话是什么意思?唉,天神,上帝,菩萨,万历妈妈,这会儿我有些心神不定,你们快来帮帮我呀!” 
  “儿臣博穆博果尔拜见皇额娘,恭请皇额娘大安!”珠帘一挑,满身戎装的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用满洲话问候着,同时并跪着膝行,直到孝庄太后的脚下。 
  “皇儿,何必行此大礼?有你这份孝心就够了,收起来,看过你额娘没有?” 
  “皇额娘,儿臣不想活啦,求皇额娘给儿里做主呀!”博穆博果尔抬起头,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乖,不哭,堂堂八旗男儿,有泪不轻弹哪,给,把眼泪擦干。额娘听着呢。”孝庄后看着眼前这个十七岁的年轻人,白皙、纤弱、娇嫩,除了爱新觉罗家特有的黑眉毛外,眼睛、肤色乃至一双小手都是另一样的,显不出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反而容易使人想起女子的柔弱。也难怪,作为皇太极最小的儿子,他生来就是在绮罗中长大的,皇族贵胄,钟鸣鼎食,无忧无虑,养尊处优。一遇到不顺心的事便会撒娇耍赖,哭哭啼啼。所以,孝庄太后一看博穆博果尔的这个样子,便觉得有些好笑,心中不免感叹,同是一父所生,他与比他大两岁的哥哥福临怎么就相差这么大?——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哪,曾几何时,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乌云珠不也在心里发过这样的感慨吗? 
  “皇额娘……乌云珠,小贱人,她,她背着我偷汉子!她,她与皇兄……”博穆博果尔声音苦涩,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什么?此事当真?”孝庄太后倏地站了起来,身子晃了晃,连忙扶住了炕沿:“皇儿福临与你是亲兄弟,你且莫听信谣言而伤了自家兄弟的和气!” 
  “和气?”博穆博果尔反问了一句,突然爆发了一阵苦笑——这笑声比哭还难听!“皇额娘您看,我这左边的脸现在还火辣辣的痛呢!皇兄他欺人太甚!他竟当着我的面,口口声声要娶我的福晋乌云珠!这,还有王法吗?天神祖宗,你睁开眼看看吧,大清的皇帝要夺占弟妹,天理难容呀?” 
  大概是气急了,博穆博果尔的声音越说越大,也越说越流利了。他的脸一边红一边白,左边脸上清晰地印着几个指头印子! 
  孝庄太后脸色苍白,跌座在炕上:“造孽呀!福临,你真是昏了头哇!” 
  且不说孝庄太后这边气得大发雷霆,顺治帝福临自知做了亏心事,几天来变得惴惴不安,性情格外的暴躁。纸里包不住火,这事早晚要被皇额娘知道的,何去何从,他也没了主意。一时间方寸大乱,连往慈宁宫请安的礼节都抛在了脑后…… 
  “太后驾到——!” 
  “太后来了?快,快,吴良辅,就说朕身子不适,劝她回宫!”福临箭似地从炕上跳起,三步并做两步跳上了床,胡乱拉开锦被蒙住了头。 
  “奴才给太后请安了。”吴良辅率一班太监慌忙在乾清宫大门前跪迎太后。 
  “吴总管,皇上退朝了吗?”孝庄太后扶着海中天的肩膀下了便辇,径直朝里走。 
  “启禀太后,万岁爷一早起来觉得头晕目眩,身子不爽,便没有上朝,这回儿还躺着呢。” 
  “噢?御医看了没有?” 
  “万岁爷,万岁爷不让请,说躺躺就没事了。”吴良辅低下了头,他实在不敢面对太后那一双异常明亮的眼睛。 
  孝庄太后明白了,福临这是在装病哪!好小子,做了亏心事,连朝也不上了,这纸里包不住火,你捱过了今日还能躲得过明日?嘿,这爱新觉罗家的男人还没有这么怪的呢。 
  孝庄太后呵退了左右,一个人进了东暖阁,不声不响地坐在南面的炕上,铺着明黄色绣金黄绫子的小炕桌上摆放着几盘茶点,一蛊茶还是温热的,一本厚厚的唐诗被摊开着,这是卢照邻写的“长安古诗”,诗中有几句话被朱笔圈了点,想来是福临颇为欣赏的句子,孝庄后在心里默念着:“……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萧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贴双燕。……” 
  孝庄太后看着这几句,久久地沉思着,她年轻时便对汉文化有所了解,迁入紫禁城后日子渐渐变得安定和闲暇,故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消遣,对唐诗宋辞之类中国古文化的精华孝庄太后并不陌生。这首“长安古诗”描写的是长安上层社会骄奢豪贵生活的情形,前面一部分从“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百马七香车……”至“娇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写的就是长安豪门贵胄争竞豪奢、追逐享乐的生活。长安、洛阳一类的名都自汉魏以来为文人骚客们津津乐道,尤其是古都长安,那四通八达的大道与密如蛛网的小巷交织着构成了无数香车宝马川流不息的热闹大都会,从朝日到晚霞,出入于公主宅第、王侯之家的“玉辇”“香车”络绎不绝,无一不是“玉辇纵横”、“金鞭络绎”、“龙街宝盖”、“凤吐流苏”……那矗立在通行大道与小街交汇处的华美建筑,有雕梁画栋的宫门,五颜六色的楼台,雕刻精工的合欢花图案的窗棂,饰有金凤的双阙的宝顶……长安是一片人海,人之众多以至于“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炬相识?”在这里便产生了一见钟情的男女,他们一唱一和,结果是男有情女有意,双双坠入爱河,愿做“比目鸳鸯”、“双去双来”。然而,这种爱恋的狂热几乎是与巨大的痛苦相伴的。这让坠入爱河的青年男女情何以堪? 
  “皇额娘,儿臣不孝。”福临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跪到了孝庄太后的膝下。原来,自打太后一进门时,福临的心便提到了嗓子眼儿,他以为这一回又要遭母后的呵斥,母子俩会再一次吵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可是,过了半晌却没听见母后的动静,福临沉不住气了,偷偷掀开了被角,原来,母后正捧着诗集认真地读着呢。 
  “皇儿身体不适却还在读书?怎么不去西暖阁?” 
  福临不大自然地垂下了头,嚅嗫道:“儿臣,儿臣只是想躺一会儿,养养神,过一会儿就去西暖阁批阅奏折。” 
  “养神?年纪轻轻的,连着几日不理朝政,眼睛里却布满了血丝,这是什么道理?你呀,真让额娘痛心!”孝庄太后“啪”地一声合起了诗集,声音充满了恼怒。 
  “儿臣知错,儿臣再也不敢了。”福临的头垂得更低了。 
  “把头抬起来,看着额娘的眼睛!哼,爱新觉罗家的脸面都给你丢尽了!从你太皇阿玛到皇阿玛,有你这样疏于朝政而耽于享乐的吗?你不是愿意有所作为,要达到‘又安天下’的宏愿吗?记得你亲政之后额娘给你的忠告吗?背一遍让额娘听听,倘遗漏一个字,哼!” 
  “哈,这也算是惩罚?”福临一颗石头落了地,抬眼迎着母后的目光:“额娘教诲,儿臣敢不牢记?但,儿臣有一个请求,可否,可否让儿臣起来背诵?”福临涎着脸想耍赖。 
  “不成!背完了再说!”孝庄太后板着脸不苟言笑。 
  福临悄悄地吐了吐舌头,稍稍想了想,一字一句地背了起来。这是在他举行亲政大典之后的第二十几天,具体地说是在顺治八年二月十一日,被尊为昭圣慈寿皇太后的孝庄后,给他下的一道浩谕。因为做额娘的深知皇儿的心愿,福临愿做有志之君,无奈亲政之时才十三周岁,作为一国之君太小了,哪能通晓民情日理万机?加之,皇父摄政王对福临采取了“愚君”政策,纵容少主福临日夜玩乐,却有意不为幼帝延师就学,致使福临亲政时“阅绪臣奏章,茫然不解”!爱子心切又望子成龙的孝庄后当然明了这一切,于是她以自己身历三朝久经政海的经验和聪睿过人的远见卓识,不失时机地对爱子进行指点和教诲,而福临也深知母后用心良苦,自然将母后的教诲当做座右铭而熟记于心。 
  “昭圣慈寿皇太后浩谕皇帝曰:‘为天子者,处于至尊,诚为不易,上承祖宗功德,益廓鸿图,下能兢兢业业,经国理民,斯可为天下主民者,国之本。治民必简任贤才,治国必亲忠远佞,用人必出于灼见真知,涖政必加以详审刚断,赏罚必得其平,服用必合乎则,毋作奢靡,务图远大,勤学好问,惩忿戒嬉,倘专事佚豫,则大业繇兹替矣。凡儿务至尊,必缲理勿倦。诚守此言,岂惟福绎及于万世,亦大孝之本也。’母后,儿臣背完了,一字不差。”福临一气呵成,满脸得意之色。 
  “额娘问你,‘毋作奢靡,务图远大,勤学好问,惩忿戒嬉’,这几条你做得如何?” 
  福临回答得毫不含糊:“儿臣君临天下,时时以国计民生为首务,救民水火,蠲者蠲,革者革,庶几轻摇薄赋,与民休息。儿臣一再通过亲政大典,上圣母尊号等大喜之日,颁发思诏,大赦天下,蠲免积欠钱粮和部分州县额赋,或革除了某些非法摊派。儿臣牢记‘满洲根本的基本国策,继续执行了祖先所制定的满汉一家’的政策,经常驾临内院,与诸大学士们讨论前朝政事得失,评论帝王,从中记取经验教训,探讨治国之道。儿臣自知幼时学业荒废,”说着福临顿了顿,有心看看母后的反应。果然,孝庄太后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愧疚之色,但仅仅是一闪而过,她的神态仍很自若。 
  “为此发愤攻读,求知若渴,经史子集无所不读,尤其是著名史籍,更是反复阅读,仔细思考,对于前朝盛衰的历史,儿臣已十分熟悉,时时加以借鉴。儿臣以明君自期,欲图做番宏伟事业,孜孜爱民,以一身治天下,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呀。” 
  “好小子,说起来还理直气壮!你难道就没做过亏心事?否则,为什么要装病,不去向额娘问安倒在其次,可数日不临朝,奏折堆积如山,你心里就不愧疚?还口口声声地自诩胸怀大志,欲为明君呢!” 
  福临涨红了脸:“额娘有话只管明说!拐弯抹角的多憋人呐!” 
  “那额娘问你,皇儿你为政最大的长处何在?”孝庄后目光炯炯。 
  “嗯…”福临认真地边想边说:“明季酷政之后,满汉水火之季,儿臣采用了仁厚宽和的对策,以招待人才,安抚天下。” 
  “言之有理!”孝庄后露出满意之色,却突然话锋一转:“这本是皇儿明见之处。可为什么却明于外事而暗于内事呢?” 
  福临再一次涨红了脸,避开了母后那炯炯的目光,心里说:“嗐,这种房幄不修的内情,即使面对亲生母亲,也还是难于启口的。真是鬼迷心窍!不过,我并不后悔!” 
  “年轻人胡闹,也该有个分寸!再怎么着也不能忘了自家的身份!这事若传扬出去,不遭天下人耻笑吗?” 
  “儿臣不怕!”福临猛然站了起来,却因长时跪地而双脚麻木,脚步踉跄着扶着炕边,表情甚为痛苦:“先贤早就有话:男女居室,人之大伦;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皇额娘,当初你贵为太后,不也为了爱而纤尊下嫁吗?您当初为什么就不怕天下人齿笑呢?” 
  “放肆!”孝庄后的脸色变得煞白,而福临说到动情之处却涨红了脸。这娘俩均有些激动,一个气得浑身颤栗,一个双拳紧握紧咬着牙关,室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皇儿,木已成舟,她成了你的弟媳妇,难道你还不明白吗?用汉人的话说,你们根本没有缘分!”孝庄后十分艰难地从牙缝里吐出了这几个字,静静地看着福临的反应。 
  福临再一次被激怒了,他像一头雄狮般地咆哮着:“我与她的姻缘是命中注定的!为何额娘你,你要将我俩活活拆散?凭什么让我娶你们科尔沁的那两个平庸的女子为后?我索性一不作二不休,明日即下诏再次废后,迎娶董鄂氏为妃!” 
  “反了,反了!”孝庄后连连摇着头,闭上了眼睛,她觉得一阵晕眩,许是这些日子身体不适还没有恢复过来,这会儿急火攻心,她禁不住捂住胸口轻轻地呻吟了起来。 
  “皇额娘,皇额娘?快,来人哪,传御医进殿为太后诊治!”福临慌了神,连声喊着,神色很是惶恐。 
  “罢了!不要兴师动众的,额娘喘口气就好了。”孝庄后依旧闭着眼睛,大口地喘着粗气。 
  “那……来人,给太后上茶!”趁着太监们还没进来的功夫,福临叹了口气,随口吟出了一句古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孝庄后心里一颤悠,默默品味着这诗句的含义,苦涩地说出了四个字:“皇儿,你好自为之吧!”说罢起身出宫,她绷直着身板昂着头,目不斜视,对以吴良辅为首的乾清宫的一大帮子跪送的太监、宫女们视而不见,直到出了乾清门来到便辇旁才放松了下来。正要上辇,身后却传来了一声怯怯的问候声:“皇额娘吉祥!” 
  “嗯?是孝惠呀,怎么,皇上召你去乾清宫侍寝吗?” 
  “不是。”孝惠皇后的脸一直红到了脖子根,她吞吞吐吐地说着话,声音小得像蚊子叫。“臣妾,去慈宁宫请安,听说……妾身就,就忙赶到了这里。皇额娘,您,没吓着皇上吧?” 
  瞎,都什么时候了,这丫头还为那个无情无义的小子担心!孝庄后叹息着,有些爱怜地看着这个外孙女。说心里话,这丫头的相貌并不是特别出众,却也很端正,细眉大眼,高高大大的有一副健康的体魄,而且,这丫头心地善良,似乎比她的姑姑——那个废后静妃的优点更多。她的父亲綷尔济是太后哥哥吴克善之子,她的母亲是太后的亲生女儿、固伦雍穆长公主,所以从辈分上说,孝惠皇后既是太后的侄孙女,也是太后的外孙女,而现在又成了太后的儿媳妇,这可真是亲上加亲呀!可能是由于她是小辈,加上胆小怯懦,在太后和皇上(实际上皇帝福临是她的亲舅舅!)面前,孝惠显得毫无主见,一味的唯唯喏喏,畏葸胆怯。自然,在掌管天宫诸事上,孝惠也显得极为被动,力不从心。 
  面对这个显得过于软弱、近乎无能的儿媳,孝庄后叹了口气;“你呀,也太贤惠了!我倒要问问你,那次慈宁宫的中秋家宴之后,可是你传话派的便辇接走的襄王福晋?” 
  “是……”孝惠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她的内心在受着痛苦的煎熬,支吾了一会儿,才说道:“那是皇上,皇上要妾身这么做的。” 
  “你就依了他?明摆着他要背叛你,不把你放在眼里,怎么着,你反倒不觉得难过而去帮忙他?你……你,倒叫额娘说你什么好呢?” 
  孝惠委屈的泪水不争气地悄然滑落,她跪倒在孝庄后的脚下,声音硬咽:“他……不爱我,他……爱的是她!皇额娘,臣妾该怎么办?” 
  “你……他与她生米已煮成了熟饭,只有天神知道该怎么办。”孝庄后的声音里充满着绝望和无奈。自进了大清的后宫以来,她还几乎没被什么事情难倒过,可偏偏这个悖逆的皇儿,一次次地给她出难题,让她心力交瘁,心烦意乱! 
  “也难怪皇儿不中意孝惠!”孝庄后的脑子里突然闪出了这样的念头。“这样太过无能的儿媳,连自己都不称心,心高气做的皇儿又岂能如意?唉,到底什么样的婚姻才是好姻缘?自己与皇太极的婚姻算不算?当然不算,似乎有太多的不足。那与多尔衮的呢?唉,人真贱哪,一旦钟情于一个人,便不顾一切地要与他在一起,难怪福临动不动就拿这事来讽刺我!看来,这也许不是福临的过错,那……难道是我错了?” 
  “自古红颜多薄命”。当上苍将灾难降给董鄂氏的时候,并未将幸福也一同赐给她。在顺治十年宫中的铨选秀女中,选中者不过十之二三,而董鄂氏乌云珠便是其中之一。一女当选,满门朱紫,乌云珠总算没让父母家人失望!当那一辆接一辆的骡车缓缓地驶至神武门前时,坐在轿中的乌云珠紧张得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日上三竿了,自有差役熄灭了每辆骡车前竖着的不同颜色和标识的两盏灯笼,然后由户部官员清点完人数后,候选女子下了车鱼贯走入神武门,在顺贞门外等候着决定命运的最后时刻,在乌云珠之前,已有好些姑娘被告之“撂牌子”,满脸忧伤低头无语地退出了顺贞门。终于轮到乌云珠了,只听太监一声尖细的嗓音;“二等男、护军统领鄂硕之女董鄂氏留牌子!” 
  董鄂氏乌云珠闻听浑身一颤:这么说自己被选中了!每位候选的女子都有一面小牌子,上面写着各人的姓氏、籍贯、年龄等满文,面试合格则将牌子留下谓之曰“留牌子”,而“撂牌子”则是对落选者而言的。董鄂氏乌云珠是幸运的,因为每次选中者不过十之二三,倘若能与皇室结亲者更属少数,如有幸“备内廷主位”册封为妃嫔的更是凤毛麟角的了。而大多数入选秀女的命运,不过是充入后宫以应付各种差役,年满二十四岁之后则被遣送出宫嫁于他人。董鄂氏心比天高,果然一选就中,她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有心要博得太后和皇上的青睐,“备内廷主位”才是她心中最终的愿望,连家里人都说她天生就是做主子的命!这种说法立刻就要应验了! 
  可是,皇太后懿旨却将董鄂氏乌云珠许配给了当今皇上的同父异母的幼弟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为妻!事情有些出乎乌云珠的意外,博穆博果尔小鸟云珠两岁,当时还是个十四岁的大男孩!第二年,董鄂氏尊圣旨与博穆博果尔合卺成婚,成为襄亲王妃。失望之余,乌云珠别无选择,表面上温柔地做着襄亲王的福晋,住着华府,仆役成群,衣食无忧,尊贵无比,可内心深处,乌云珠却有那么一丝不满足。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随着她频繁地出入宫闱而渐渐地清晰、明朗起来。如果对一个普通女子来说,能嫁人皇族为妃,享尽了荣华富贵,一定是十二分的心满意足了,可偏偏乌云珠是个不容易满足的女子,她色艺双全又生得如花似玉,虽自幼接受的熏陶教育是“娴女红,修谨自饬,进止有序,有母仪之度,姻党称之”,但骨子里却偏偏有那么一点儿不安分。她向往的是卿卿我我,两情相悦的甜蜜生活,而年少的丈夫却大大咧咧,不知冷暖。比起潇洒而多情而且善解人意的皇兄顺治帝来,乌云珠渐渐的有些心猿意马了,甚至内心庆幸能作为他的弟妇,能够常见到他的面。 
  乌云珠在应选入宫侍奉太后的半年之中,越来越强烈地受到了感情的煎熬,一面苦度着徒有其名的皇子福晋的生涯——她的丈夫被皇上派去了出征,一面渴望着爱和被爱。十七、八岁的年纪,正是花季,含苞待放,艳丽多姿,她的妩媚和俏丽深深吸引着同样年轻的顺治帝福临,一来二去的,随着福临的步步逼近,乌云珠心里又惊又喜又羞又怕,她是八旗女子,原本就没有汉族女子那种严酷的贞节观念,叔叔娶嫂子,伯父纳侄媳,这在满洲习俗中并不少见,甚至连朝中也屡见不鲜。这么一想,对于皇兄的挑逗和暗示,乌云珠也就心安理得了,这足以证明她的姿色出众,能够博得天子的青睐,这该是多大的荣幸哪! 
  男有情女有意,如干柴遇上烈火,福临与乌云珠抛开了世俗的束缚,在经历了乾清宫那鸾颠凤倒的一夜缠绵之后,两人已是如胶似膝难舍难分了。不消说,顺治帝福临天生的便是个情种,他之所以做出了震惊朝野的“废后”之事,那是因为他自认为与博尔济吉特氏感情不和,而他对第二任傅尔济吉特氏皇后的冷落也是同样的原因。没办法,有的女子,令他一见钟情,而有的女子,却令他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福临自知对孔四贞的暗恋不会产生任何结果,便强压住内心私情的煎熬。而他与乌云珠这两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少男少女一次次地邂逅之后,彼此便从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所渴望的东西,一个巴掌拍不响嘛。于是,他们不顾一切地、无所顾忌地走到了一起,寻求着感情上的慰藉,做起了玫瑰色的梦。 
  对于儿子福临惹下的这个“麻烦”,孝庄后在震惊之余几乎是一愁莫展。她费尽了心思,正为儿子的再一次大婚而高兴,因为这大清的皇后仍旧是她科尔泌家的人!而且儿子对四贞的态度也似乎在疏远,这说明儿子尽管有时会感情用事,可关键之时他的头脑还是非常清醒的,毕竟还是个孩子,这些让孝庄后提心吊胆的事她也还能理解。可福临疏远了四贞,却又移情别恋上了他的弟媳妇!而且,他俩已经……唉,此事若传扬出去岂不遭天下人齿笑?堂堂当朝天子竟与自己的弟媳妇悖理乱常,这实在是有损大清国体的尊严呀!不错,满人自古就有治栖之风,即所谓的“父死于妻庶母,兄终弟娶其嫂”,可是,襄亲王尚健在呀,这场宫廷艳事到底该如何收场呢? 
  震惊之余的孝庄太后迅速恢复了平静,以她那特有的智慧的大脑制订了相应的对策,急谕册立东西两宫,并提议立孔四贞为东宫皇妃,试图以福临对孔四贞的旧情来阻止他的不轨行为。有什么办法呢?眼下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立即取消皇亲宫眷入后宫随侍的特许,以避免他二人的再次相会,割断他二人的情丝,防止丑闻的再发生和曝光。怎奈孔四贞死活不答应,口口声声说自己生为孙家的人,死为孙家的鬼,大有为守贞节而献身的“壮志豪情”。聪明绝顶的孝庄后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这汉人为什么这么看重名声、贞节,人活着难道就为博得个好名声?这有多难多累呀,这汉人真的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哇!孔四贞的不领情,令孝庄后万般无奈,她急得坐卧不安,长吁短叹。天神,到底该怎么办呢? 
  天神显灵了,大概他不忍看到爱子心切、忧国忧民的孝庄后寝食不守、心力交瘁的样子,再这样下去,孝庄后也许会愁白了头发!襄亲王府传出了噩耗:“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薨。”“人生自古谁无死?”的确,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世间从无不死的人。然而年仅十六岁的襄亲王却死得令人惋惜,他太年轻了,怎么能就这样匆匆而去? 
  襄亲王府一夜之间变成了大灵堂,大门前的大红灯笼蒙上了黑纱,二门外的左边竖起了一根约三丈高的红譒(这是满俗,早年满人在草原游牧时,因人烟稀少,死了人就在帐蓬前竖立红譒告丧),旛杆漆以杏黄色,柱顶则为金漆,上挂荷叶宝盖,杏黄寸蟒。譒下垂拂长约一丈的飘带,含引魂之意。由和尚、道工、喇嘛组成的念经班子敲着木鱼,击着铜铃,叽哩哇啦为死者念经,超度亡灵。王府的规制,举行殡礼葬仪不搭客棚,不吹打鼓乐,不备酒筵,不发讣文,而以经单代之。 
  顺治帝福临亲往襄王府去祭奠自己的胞弟,面对着身披黑纱悲泣不已的董鄂氏好言劝慰了几句。董鄂氏在“吉祥板”(即灵床)前又勾动了哀思,恸哭不已,成了泪人儿一般。看着哭得如梨花带雨般的心上人,福临好生心疼却无从安慰,不过他内心深处却掠过一丝快乐。博穆博果尔突然亮逝,生母大贵妃哭得肝肠欲断,断断续续地向福临哭诉着:“皇上!你兄弟他……他死得冤哪!他……他……他竟是悬梁自尽的!不信,您看他……这脖子上的血痕!” 
  懿靖大贵妃似乎是要与福临过不去,哭喊着拉着福临的衣襟来到了“吉祥板”前。博穆博果尔自己还没有子嗣,正由兄长和硕承泽亲王硕塞之子为其“开光”——即由死者孝子用筷子夹着一团棉花,蘸上清水为死者擦洗两眼周围。博穆博果尔原本白晰粉嫩的面庞已变得乌紫发暗,眼球突出,舌头外伸,神情甚为可怖。博穆博果尔身着丝绸面料的寿衣,有蟒袍、补褂和内衣,内絮棉花。头戴嵌着串珠的寿字和红宝石等装饰的小帽,足蹬朝靴,底绘莲花。身上盖着杏黄色的“陀罗经被”,上面有用朱砂书写的梵文“大悲咒”。王府的主要成员,如王爷、福晋、大福晋等在弥留之际,寿衣、寿棺自然是早就准备好了的。棺材多是上等的木料,如金丝桶木、黄柏、紫杉之属。襄亲王死于非命,但王府的差役还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在北京城里买到了一副上好的黄柏棺材。里面放满了殉葬殓物,有悲翠般指、鼻烟壶、白玉别子等等,占满了尸首旁边的所有空间。可再怎么排场,也掩盖不住这丧事的悲哀气氛。 
  大贵妃凄惨地哭喊着:“儿呀……你,你睁开眼看看哪,皇上,皇上他为你………做主呀!儿呀,你不该去的这么早呀!白发人送黑发人,天神,你为何要这般惩罚我?” 
  福临的脸色变得惨白。他隐约感觉到,博穆博果尔因自己而赌气自缢身亡,倘若不是自己与乌云珠有染,倘若不是前两天大怒之下搧了他一耳光,倘若……唉,我不杀伯仁,可怕仁却因我而死!福临有些愧疚,连忙移开了目光,博穆博果尔那死不瞑目的样子实在令他心惊肉跳! 
  过后不久,礼部按孝庄太后懿旨收养董鄂氏为干女儿,接入后宫,并向皇上本奏,将择吉于七月底册立董鄂氏为贤妃。皇上以襄亲王薨逝未久而不忍举行,谕礼部改在八月择吉册妃,这样,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可在满朝文武的眼中,董鄂氏仅为夫君守了二十七天的孝,便被迫不及待的顺治帝接入了后宫,脱下孝服而换上了宫中盛妆,董鄂氏在尚有泪痕的脸上扑上了脂粉,“摇身一变”,名正言顺地成了顺治的“贤妃”!真不知这一“贤”字从何说起?顺治帝这一“丑行”成了大街小巷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真不知这位少年天子还会做出什么样的风流艳事来。 
  皇上的艳事不胫而走,有人说襄亲王是怨愤过度而死,也有人说是自杀身亡,还有人说是心狠手辣的皇上派人所杀……但不管怎么样,现在的事实是,襄亲王的辞世为福临与乌云珠这对有情人的正式结合创造了条件,扫清了障碍。襄亲王死得不早不晚,正是时候,谁让他碍了皇兄的好事了呢?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