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捭阖:斯大林

第二十三章 “闪电战”破产

作者:   来源:  
内容摘要:“台风”破产形势危,“元首”暴躁如滚雷;闪电计划遭破产,苏俄大地暖气吹。话说希特勒发动的“台风”攻势遭到了失败,斯大林不失时机地决定开始大反攻。这次大反攻的首要意图是,在莫斯科战线的西北面收复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西面解放伊斯特拉,南部解除德军对图拉的包围,从而消除首都所面临......

    “台风”破产形势危,“元首”暴躁如滚雷;闪电计划遭破产,苏俄大地暖气吹。

    话说希特勒发动的“台风”攻势遭到了失败,斯大林不失时机地决定开始大反攻。这次大反攻的首要意图是,在莫斯科战线的西北面收复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西面解放伊斯特拉,南部解除德军对图拉的包围,从而消除首都所面临的威胁,并进一步扩大战果,尽可能把敌人远远地赶向西部。

    12 月6 日凌晨,莫斯科大反攻开始了。在经过集中的空袭和炮火准备之后,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的部队从莫斯科南、北两面开始采取行动。现在随着战斗的胜利进展,战争的主动权已逐渐掌握在士气高昂的苏联红军手里。

    这时,早一天发动进攻的加里宁方面的部队,已经在加里宁以南楔入敌军防御。加里宁方向的攻势起初是成功的,但由于冬季道路无法通行和兵力不占绝对优势而受阻。西方方面军右翼向敌人施加了强大压力,大有分隔并合围从克林到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的德军集团之势。

    苏联红军对克林的进攻,迫使德军指挥部开始从邻近地段调兵增援,但他们这样做,反而便利了红军向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红波利亚纳和伊斯特拉的进攻。到13 日,德军在克林和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地区的抵抗已被粉碎,丢下大炮和车辆,向后退却。沿着积雪覆盖的道路向西退却的德军部队,遭到苏联空军的猛烈轰炸,损失惨重。

    12 月12 日,即在这次反攻开始后不到一个星期,库利尔·卡利诺夫在方面军司令部会见了朱可夫将军。他写道:“朱可夫给人的印象是,他已经疲劳到了极点,两眼布满了血丝,深陷到眼窝里。他瞌睡得似乎挺不住了,他的声音听起来是嘶哑的。但他仍然凭着他的非凡的毅力坚持着。在他面前,桌上放着好几杯配茶——配得发黑。他喜欢喝茶,而且喝得过多。”朱可夫并没有疲倦到无法指挥部队的程度。他仍然保持着他在哈勒欣河和列宁格勒完成艰巨任务的那种旺盛的精力和坚强的意志。在他指挥下,别洛夫将军的两个哥萨克骑兵师和近卫第一师,12 月16 日到18 日,打垮了德军坦克第十七师,步兵第二十八师、第二十九师和第三十师,解放了斯大林诺哥尔斯克和韦涅夫。在这次反攻期间,朱可夫发现有时不得不到各个方面军司令员那里去协调他们的行动,进行指导以及发布特别的指令。在反攻开始后大约一个星期,朱可夫发布了如下命令:

    “……追击敌人必须迅速,以防敌人脱离战斗。必须广泛使用强大的先遣部队去夺占公路交叉点和隘路,并打乱敌军的行动队形和战斗队形。……

    我严禁对强固的抵抗中心实施正面进攻。先头梯队应毫不停顿地绕过它们,把它们留给后续梯队去歼灭。”朱可夫是在他的突击部队陷入代价高昂、劳师费时的正面进攻而无法前进之后发出上述命令的。许多年轻的苏军指挥员缺乏进攻作战的经验,使得情况更加复杂化了。有的指挥员由于担心被合围,对于把部队投入战线上的缺口,有些犹豫不决。大规模装甲兵团的不足,严重妨碍了突破计划的完成。

    由于缺少坦克,朱可夫向敌人后方派出了滑雪部队、骑兵和空降兵,封锁敌军的退路,为围歼德军创造了有利条件。到12 月16 日,苏军部队已把德军赶出了加里宁、克林和耶列次。在此后的几天里,别洛夫将军的部队和弗拉索夫将军的部队,在对德军的大规模进攻中,缴获了许多武器和车辆。

    12 月16 日夜间,古德里安接到希特勒的一个电话,禁止他继续后退,并答应派来补充部队。奉命午夜去向“元首”汇报的哈尔德在他的日记中记载了这次会见时希特勒讲的一番话:“请安静!全面退却的问题毫无考虑的余地。敌人仅仅在几个地方取得了重大突破。关于修筑后方阵地的主张,完全是胡说八道。前线唯一的困难是,敌军士兵在人数上超过了我们。他们的炮兵一点儿也不比我们多。他们的士兵同我们的士兵相比差得远。”尽管希特勒三令五申,但仍阻挡不住红军胜利前进。12 月12 日,哈尔德在电话上同冯·包克元帅讨论了当天发生的事态。嗣后,他在日记中隐晦地写道:“战局已进入十分危急的阶段。第134 师和第45 师不能够再继续作战了。没有补给品。对图拉和库尔斯克之间地段的控制垮掉了。集团军群的命令是分阶段地后退到图拉——诺沃西尔季姆一线。”哈尔德指出,在北方,积雪封锁了铁路线,阻碍了补给品的运输和部队的调动。与此相反,红军却按照斯大林的指示奋勇向前。

    由于苏军最高统帅部的英明决策,各兵种的密切配合,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善战,以及后方人民的积极支援,到1942 年初,苏军击溃了窜到莫斯科城下的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的突击兵团,毙伤敌军16.8 万人,把敌人赶离莫斯科100 到250 公里。在此期间,苏军解放了1.1 万多个居民点,收复了克林、加里宁、卡卢加等许多城市,解除了德寇对图拉的包围。苏联红军前进到谢利查罗沃、尔热夫、沃洛克拉姆斯克、卢萨、别列夫和姆岑斯克一线,解除了德军对莫斯科的包围。与此同时,苏联红军在北方解放了齐赫文等城市;在南方,苏联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在刻赤半岛登陆,防止敌人从这里进攻高加索,同时也减轻了德军对塞瓦斯托波尔的压力。

    在莫斯科战役胜利的鼓舞下,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乘胜前进,发动全线进攻。1942 年1 月5 日,最高统帅部讨论了作战计划。据朱可夫在《回忆与思考》一书中记述,斯大林说:“德军由于在莫斯科附近的失败而惊慌失措,而且他们过冬的准备很差。现在正是转入总攻的最好时机。”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意图是:以西方正面为主攻方向,消灭德国中央集团军的主力,夺回尔热夫、维亚兹马和斯摩棱斯克;在北方,消灭列宁格勒附近的敌军,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包围;在南方,解放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半岛。

    根据最高统帅部的决定,从1942 年1 月8 日开始,苏联9 个方面军以及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在空军的支援下,先后以110 万之众,7652 门火炮,774 辆坦克,1000 架飞机,向德国及其仆从军发动了全线进攻。

    当德军遭遇红军的反攻而在冰天雪地中后撤时,德国的高级将领也开始被追究责任了。由于罗斯托夫的失守,伦斯德已被解除南线部队司令官的职务。陆军元帅冯·包克,自从12 月间遭到失败以后,胃病转重,已于12 月18 日由冯·克鲁格元帅接替了他的工作。而克鲁格的被打得落花流水的第四军团已被逐出莫斯科近郊,而且永远不能再推进到那里了。甚至在德军将领中号称“英勇善战”,首先采用大规模装甲战而革新了现代战争的古德里安将军,也在圣诞节被解除了职务,因为他未经上级批准,擅自下了撤退命令。

    同样渲赫一时的坦克部队司令霍普纳将军,也以同样的罪名彼希特勒突然撤职,褫夺了军阶。他的第四装甲集团军曾到达莫斯科北面望得见城区的地方,但随即被逐退。汉斯·斯波纳克将军,一年前曾以指挥空运部队在海牙登陆而得到骑士十字勋章,现在受到更严厉的处分。因为在12 月29 日当苏军在他背后从海上登陆时,他把一个师从他在克里米亚的一个军中撤了出来。他不仅被立即褫夺军阶,还被拘禁,送交军事法庭审讯,在希特勒的坚持下被判以死刑。

    甚至连善于逢迎拍马的凯特尔也与希特勒闹起纠纷。就是像他那样的人在12 月初也清楚地看到:为了避免奇灾大祸,必须从莫斯科作全面撤退。但是,当他鼓足勇气向希特勒陈述这个意见时,希特勒对着他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大声骂他是“木头人”。过后不久,约德尔看到,凯特尔哭丧着脸,坐在桌旁写辞呈,旁边搁着一支左轮手枪,看样子想自杀。约德尔悄悄地挪开手枪,劝凯特尔不要辞职,要对希特勒的侮辱继续忍耐。凯特尔照办了。

    陆军司令冯·勃劳希契元帅,因为不能像纳粹头子所要求的那样,统率一支常胜不败的军队,这项吃力的差使使他的心脏病一再复发。到朱可夫开始发动反攻时,他已决意要辞去陆军总司令的职务。12 月15 日,他到新转移的防线视察以后回到总司令部,哈尔德在日记中说他“疲惫不堪”,并且写道:“勃劳希契再也看不到有使陆军摆脱绝境的办法。”这位陆军首脑已智穷力尽。他在12 月7 日曾请求希特勒免去他的职务,12 月17 日又提出一次,两天以后得到正式批准。3 个月以后希特勒跟戈培尔及其他一些亲信谈起他对这位陆军总司令的看法时,说他是“一个爱好虚荣、懦弱无能的可怜虫,笨蛋一个”。还说:“如果勃劳希契再留在他的职位上,哪怕是几个星期,事情会酿成巨灾大祸。”由谁来接替勃劳希契,这个问题在陆军人士中曾引起种种猜测。1941 年12 月19 日,希特勒决定亲自担任陆军总司令。他深怕“兵败如山倒”,不可收拾。这个纳粹头子对陆军总参谋长说:“担任作战指挥算不得什么,是谁都干得了的。陆军总司令的任务是按照国家社会主义的方式训练陆军。我不知道有那位将军能按照我的要求做到这一点。因此,我决定亲自接任统率陆军的职务。”希特勒就这样取得了对普鲁士军官团的胜利。这位曾在维也纳当过流浪汉的前下士,现在成了国家元首、战争部长、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兼陆军总司令。哈尔德在日记中不满他说:“将军们现在只不过是传送希特勒命令的信差,而他的这些命令是根据他的独特的战略思想制定出来的。”希特勒担任陆军总司令10 天以后,就发出一道命令,强迫他的法西斯军队不准撤退,坚决死守,直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为止。按照希特勒的命令,德军转入防御,拼命死守。纳粹将领勃鲁门特里特认为,希特勒坚持要部队稳住阵脚、继续战斗的坚强意志,是他在战争中的最大成就;也许正由于此,法西斯军队才没有在冰天雪地中完全土崩瓦解。勃鲁门特里特说:

    “希特勒执意下令部队不论在任何形势下,不论在多么困难的条件下,都必须坚守阵地,这无疑是正确的。他本能地意识到,在冰天雪地中作任何撤退,必将使前线在几天之内土崩瓦解。他也意识到,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德国部队一定要遭到拿破仑大军同样的命运……由于冰雪封途,撤退只能通过空旷的田野。这样,用不了几夜,部队就支持不住,他们就会情愿在半道上躺倒等死。而且,后方也没有为他们撤退准备好新的阵地,也没有他们可以守得住的任何防线。”德国法西斯侵略军,不论是前线部队还是远在后方的大本营,全都惶惶不可终日。哈尔德把这种情况生动地记在日记中。“非常困难的一天!”这是1941 年圣诞节日记的开头一句话。一直到新年以后,他在日记中记述了苏联军队的历次突破和德军所遇到的严重情况,其中写道:

    “12 月29 日。又是危急的一天!……元首和克鲁格在长途电话中作了紧张的谈话。元首禁止第四军团北翼继续后撤。第九军团情况岌岌可危,该军团的指挥官们显然已不知所措。中午,克鲁格慌慌张张地打来一个电话。

    第九军团请求撤退到尔热夫后面……

    “1942 年1 月2 日。激战的一天!……第四军团和第九军团情况十分危急……俄**队已突破马洛亚罗斯拉韦茨北面的阵地,把前线撕开一个大缺口,目前还看不出有重建防线的办法……由于这种情况,克鲁格要求批准撤出深陷在敌后的阵地。与元首展开激烈争辩,元首仍坚持他的意见:不论后果如何,必须保持现有阵地……

    “1 月3 日。马洛亚罗斯拉韦茨和博罗夫斯克之间的防线已被突破,情况越发危险。库勃勒和包克十分激动,要求批准撤出北路正在崩溃的阵地。

    元首怀疑手下的将领是否有勇气作出困难的决定,发了一顿脾气。但是部队在零下30 度的严寒中明明是无法守住阵地的。元首下令:他会亲自来决定是否有必要继续撤退……”但是,正如美国著名记者、《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威廉·夏伊勒所指出的,这种事情的决定权,己不在纳粹头子希特勒而在苏联统帅斯大林手中了。希特勒能勒令德**队拼死守住阵地,狙是他再也阻挡不了苏联军队的前进。1 月8 日是哈尔德在日记上记载的“万分危急的一天”。“莫斯科西南的苏希尼契的突破,使克鲁格的处境更困难了。因此他坚持要求撤出第四军团。”这位陆军元帅给希特勒和哈尔德打了一整天的电话,坚持要求撤退。到了晚上,“元首”才勉强同意了。他批准克鲁格“逐步地”后撤,“以保护部队的联络”。

    原定要在莫斯科庆祝圣诞节的德**队,现在,在这一整个可怕的冬天,却被苏军逐步地有时是迅速地击退。此外,也因为恐怕遭到红军的包围和突破而退却。经过三个月的鏖战,苏军在最高统帅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到1942 年4 月中,苏军在各条战线上,先后把德寇击退了150 到400 公里,解除了德军占领莫斯科和北高加索的危险,改善了列宁格勒的处境,加强了对列宁格勒的供应。苏军完全解放了莫斯科州和图拉州,部分地解放了列宁格勒州、加里宁州、斯摩棱斯克州、奥廖尔州、库尔斯克州、哈尔科夫州等,收复了刻赤半岛,夺回了60 多座城市,1.2 万多个居民点。

    在整个冬季战役中,德寇损失重大,约有50 个师被击溃,仅陆军就伤亡83万多人。德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2 月将尽时,在日记中记下入侵苏联以来德军损失的数字。他写道,到2 月28 日为止,兵员损失共计1005636 人,相当于他的全部兵力的31%。这还不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意大利部队在苏联的重大损失。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和冬季战役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早在制定“巴巴罗沙”计划时,希特勒统帅部就狂妄宣称,要在6 个星期之内,消灭苏联。然而苏德战争已经进行了8 个多月,“巴巴罗沙”计划却远没有实现。它原定占领苏联的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顿巴斯三个主要目标,只实现了一个,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仍牢牢掌握在苏军手里。至于实现他们的第二步计划,即占领阿斯特拉罕、伏尔加和阿尔罕格尔斯克,就更加遥遥无期了。

    希特勒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是德国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他们曾经在短短的两个多月里,就占领了西欧和北欧六个国家,逞凶一时,不可一世。他们妄想在一个半月之内,把苏联彻底打败,从地球上消灭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现在,希特勒已经意识到,他要想征服苏联的这一赌博已经失败了,不仅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办不到,而且永远办不到。

    哈尔德在1941 年11 月19 日的日记中记下了“元首”向最高统帅部几个军官所作的一次长篇“训话”。希特勒在德**队离莫斯科只有几英里而且正在死命进攻这个城市时,便已经放弃了在年内打败苏联的希望,而在打第二年的主意了。哈尔德记下了“元首”的打算:“明年的目标:首先拿下高加索。

    目的:俄国南方边疆。时间:3 —4 月。北路方面,今年战事结束以后,进攻沃洛格达或高尔基,时间只能在5 月底。明年还有什么目标,尚待决定。一切将看铁路运输的能力而定。关于将来要建立一堵‘东壁’的问题也待以后决定。”莫斯科会战对许多德军指挥官来说也是无法忘记的。在会战期间。担任德军第四集团军参谋长的勃鲁门特里特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流露出他的凄楚心情。他写道:

    “莫斯科会战,使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首次遭到重大失败,它标志着希特勒和德**队曾赖以在波兰、法国和巴尔干各国赢得辉煌胜利的‘闪电战术’的完结。第一个致命的决定正是在俄国作出的。从政治观点看,一切决定中最致命的决定,乃是决定首先进攻这个国家。因为这时我们与之交战的敌人比我们以前遇到过的敌人要强大得多。在那无穷无尽的东线,再也不能轻而易举地打胜仗了。

    “我国的很多领导人严重地低估了这个新的敌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无知,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既不了解俄国人民,也不了解俄**队。

    我们的一些负责的高级军官,从来没有在东线作过战。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都是在西线度过的。因此,对于地理条件造成的困难,对于俄**人的顽强,他们是毫无所知的。他们对专家们提出的警告置若罔闻。”对纳粹侵略者们来说,这一认识一定是起了当头棒喝的作用的。6 个星期以前,希特勒还在柏林发表过狂妄的广播演说,“毫无保留地宣布俄国已被打垮,再也不能站起来了”。如今,他的计划已经给打得粉碎了,他的希望已经化为泡影了。正如勃鲁门特里特将军所惊呼的:“东线战场到了一个转折关头,我们要在1941 年打垮俄国、结束战争的希望在最后一刻破灭了。……置身莫斯科郊外的每个士兵都懂得,这是一次生死存亡的战斗……

    德军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坚守,要么被消灭。”莫斯科战役后,德军的力量大大削弱了,只要纳粹的武库中失去了突然性的因素,它就要走下坡路了。与此相反,苏联军队在莫斯科战役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苏军开始为争夺战略主动权而斗争。正如斯大林所指出的:“红军在因德帝国主义者背信弃义的进攻而暂时退却以后,夺得了战争进程中的转折,由积极防御转入向敌军有效进攻,……由于红军的胜利,卫国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从希特勒妖孽手中解放苏联国土的时期。”正是:苏俄大地红旗飘,最高统帅发号召;解放国土好时机,乘胜前进捉贼妖。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本栏推荐